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微信公众号

广州东汇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扫一扫,访问微社区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501|回复: 0

[软件下载] 从而解决了传统监控工作量大、效率低、反应速度慢等问题

[复制链接]

5

主题

5

帖子

139

积分

110dB

积分
139
发表于 2021-2-11 07:50:5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





【作者文集】【作者资料】共计1374字






稿 费
——陶灵


  

  我生平第一次得到的稿费只有八角钱。

  “处女作”在报纸上占的位置太小,行内人士都知道这连“豆腐块”也算不上,只能称作“火柴盒”。那是1981年3月份,具体的日子记不起了,我在市里的《万县日报》上刊登了一条百多字的小消息。我满以为第二天就能收到稿费,结果一个月后才通过邮局寄来。

  这八角钱的稿费,是报社沿袭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稿酬标准计发的。在八十年代初我学写新闻时,还听过有关这个稿酬标准有趣的故事:县委的一位干事二十来岁时,有次去乡下蹲点归来,两位同事邀他一块下馆子,声称不要他付帐。一顿饭下来,有菜有肉还有汤,只用去五角钱。同事不但付了帐,还递给干事三角钱,他很纳闷儿,同事告诉说:你写的新闻稿,报社寄来八角钱稿费,代你取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了。在那“身份证”不知为何物的年代,单位“神圣”的公章盖在汇款单上,同事就能帮他代取稿费。那是猪肉每公斤只卖五六角、羊肉每公斤才卖二三角的年月,干事说,那时的稿费真管用。

  我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,是1981年12月26日发表在《万县日报》上的一篇五百来字的小小说。我之所以非常准确地记得这个日子,是因为我读到刊有我小小说的报纸的这天,我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。父亲这棵大树倒了,和接踵而来的处女作的发表,这种悲喜交加的事突然在一天之中发生,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。

  这篇小小说得到了两元稿费。我花二角伍分钱,去书店买了一套早就看好的书签,在每张上都标注了这个悲喜交加的日子。剩下的那一元多,我在小储蓄所里开了个户头存着,想留个纪念。

  十年后,我把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集赠给初中的班主任陈老师时,她摸索着找出一枚书签,细心地夹在书的扉页里。我一眼认出,那是我用稿费买的那套书签中的一张,送给她这么多年了居然还保存着,可另外那些我自己一枚也没能留下来,而那个存着稿费的户头,也早在我工作调离时注销了。

  我的第一本集子出版了,却没有一分钱稿费。不仅稿费没有,为自费出版这本集子,我东借西凑还倒贴六千多元,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。在我每月工资只有几十元的年代,这个“包袱”是多么的沉重,我也不知要何时才能卸下。

  我结婚的时候,这个“包袱”压得我买不起一件家具,好在新房是我的单身宿舍,全部领借单位配制的临时家具凑合。结婚的酒宴根本称不上“席”,顶多叫朋友聚餐,餐费也是几个同事凑起付的。母亲知道我终于结婚了,特地从县城老家赶了过来,当她看到已工作了十多年的我还这副寒碜的模样,数落着从她那“单薄”的存款中取了两千元给我。这些钱我最终没拿到家具店去,交给了我欠着印书费的那家印刷厂里。

  卸下这个沉重的“包袱”时,是在三年之后,我从单位辞了职开始做生意,已决定从此搁笔了。这时自费出版散文集已成了一件十分容易的事,即使印张多点,用纸克数厚点,装帧精美些,我也绝不会再背上“包袱”了。

  搁笔后,我收到的最后一笔稿费没去邮局领取,汇款单至今留存着。

  现在我时常又想写点什么,打开电脑,也许是面对显示器没了握钢笔时的灵感,连一段满意的文字也敲不出来。好在有了互联网,文稿写出来不需编辑、总编长时间的层层审核,放到我的博客里就算发表了,自然,没有了稿费。

  先前一位一块儿写稿而现在做了总编的文友说,如今的稿酬标准比以前提高了几十倍,有些报刊社还实行了优稿优酬的办法,稿费高得很。

  我常想,人有时背上一点“包袱”,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Archiver|手机版|广州伊艾德音响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论坛 ( 粤ICP备12072337号-2

GMT+8, 2024-4-30 10:23 , Processed in 0.484375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